《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时间:2024-07-07 06:12:15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1

很多年没有以这种方式写一篇文章了,当儿子把作业拿到我面前要求我买这本书时,心里有一些期待:是不是儿子想要和我表达什么?是不是我和儿子这几年的斗志斗勇可以在这里面找到答案和方法?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书的封面的图片很温暖,孩子和妈妈很温馨,带着幸福和期待一口气看完了整本书,有几章的内容是我目前急需找的答案,真是让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学习!

交流密码:看完这一章,觉得自己以前和儿子的沟通的障碍太多了,想想平时对儿子用的威逼、利诱、批评……真是觉得很愧疚!导致孩子现在和我的沟通越来越遥远,孩子每次想和我谈话的时候,本来很高兴的一个话题,我总是能谈到他学习上面去,最后的结局就是以吵架无疾而终!书中看见有个父亲如何让正在怒气冲冲的儿子消气的对话,我不仅想起7月十号的时候,我和儿子约定等他休息带他去看电影的,他自己在医院看完牙齿在电影院等着我,我告诉他很快会到,可早上我事太多、路上又堵车,当我到达的时候已经迟到电影开始十几分钟。当儿子看见我时特别生气说,”不看了!“怒气冲冲,我给解释了,他还是生气,我没忍住也给他大声嚷嚷,孩子含着眼泪一个人走了。很简单的一个问题看了交流密码,我真后悔自己怎么没早看,其实只需要一个真心的道歉和谈到孩子当时的感受,他就能接受!

语言力量:”称赞对孩子有用吗“?这句话在这两年里我真感觉没用了,不管是语言还是物质,我对孩子下了个定义:”现在孩子怎么都没欲望了呢“?其实不是,是我平时的称赞都是用的一些令人不满意的不快乐的称赞语!当孩子有一些问题时,都是我在对他说,甚至是希望他立马就能给些我想要的反应!可看完这章才发现都是错的,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应该给的是指导而不是批评教育!我平时和孩子交流时,从来没有想我在说话时,自己的心情和孩子的心情!甚至是在自己很愤怒的情况下说一些伤害孩子的话语!当孩子生气是我会把他当时的”事情“强调,而不是考虑他的心情,尊重他,关爱他!以后我一定会好好用心呵护我和孩子的感情!

在书中讲到孩子的责任感、纪律、积极教育、妒忌、孩子的一切行为,我都很感动,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我在很认真负责的养育我的孩子,直到我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养育的目标是什么?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能承担责任、关心他人的人!学会跟孩子谈话时不要激怒孩子,不要对他们造成伤害,不削弱孩子的自信,让他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信心!理解孩子的观点,帮助他们专注于解决麻烦!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解决我之前的期待,给了我答案!做个快乐健康的父母和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我和儿子的相处能像书中的封面图片的母女一样温馨和谐!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2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当我无意中看到这本书名时,就被他的书名所吸引。虽经历了十几年的教育生涯,虽已为人母十年,而随着社会发展和影响,家长的要求的不断提升,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总是感觉自己在教育的方法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和欠缺,所以一直在不断寻求有效的工作方法。

“在教了几年书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还没有为与‘现实中’的孩子打交道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句虽是简单的话却引起了我的共鸣,让我反思了很久。是啊,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有多少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再来的呢?当然,包括我自己,虽经历了十几年的教育生涯,却可以说仍然没有完全做好与孩子打交道的准备,想起来真是让我感到汗颜……

海姆。吉诺特博士提到:“我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我成了教室里的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决定着教室里的气氛;我每天的情绪,左右着教室里的氛围。作为一个教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既能让一个孩子痛苦,也能让他欢乐。我可以是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是激励孩子的手段。我可以羞辱他们,也能迁就他们;我可以伤害他们,也可以治愈他们。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我的回应决定了一个危机是升级恶化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更具人性还是泯灭人性”。总之,“方法、技巧——”是现在的教育者最好的工具。而这本书就以短文的形式来描述,提供了沟通原则的实际指导。让我们即清晰的看到方法,又能体会到在每个情景之下,每个角色的心理状态。透过在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五岁的小女孩,第一天去幼儿园,很害怕。幼儿园的来老师通过亲切的言语回答,让孩子放心将自己的小手交到了老师的手中。例如她看到难看的画就大声地询问老师:“谁画了这么难看的画?”其实她是想知道如果自己在幼儿园画了难看的画会怎么样。但是老师的回答让她很满意,老师说:“在这儿,你没有必要一定要画漂亮的画,如果你喜欢,你也可以画简单的画。”小女孩看到了坏掉的玩具她又开始发问:“谁弄坏了玩具?”其实她不是想知道弄坏玩具的孩子的名字,而是想知道弄坏玩具的小朋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时老师的回答又让幼儿感到很满意。老师说:“玩具本来就是拿来玩的,玩的时间长了,它有时候就会坏。”这一系列的回答,看是简单,但她诠释了老师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使老师从细微处在不以意间打开孩子封闭的内心世界。

很多父母经常会训斥孩子,不许生气,不许哭,不要难过。想起自己的童年就这么莫名被灌输了一些不恰当的价值观。这些都无形的存在潜意识中,导致我对某些情绪有罪恶愧疚感,认为自己不该有。背负了本不应该有的心理压力。和孩子交流中要善于解析语言和行为隐藏的情感需求,然后说出来孩子的感觉,有助于孩子理解自己是怎么想的。这样可以正确认识对待情绪。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3

今年寒假我主要看了一套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其中的第三册。这本书写的是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掩书而思,书中的:理解孩子、鼓励孩子在我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在我们看起来是多么的温馨啊!而我们并不常用这样的话语。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感触很深。让我知道,从看完此书的这一刻起,我要改变对孩子——也就是我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其中有一篇谈到:我们要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一个九岁的男孩,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的父亲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遭的话:“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今天这位父亲打算用一种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儿子对错过野餐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现他的失望,我可以帮助他,只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对儿子说:“你看上去很失望。”“我当然很失望。”“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却下雨了。”“是呀!”当孩子处于强烈的 ……此处隐藏1761个字……上的事太多、路上又堵车,当我赶到的时候已经迟到了,电影已经开始十几分钟了。当女儿看见我时特别生气说,“不看了!”怒气冲冲,我给解释了,她还是生气,我没忍住也给他大声嚷嚷,孩子含着眼泪一个人走了。很简单的一个问题看了交流密码,我真后悔自己怎么没早看,其实只需要一个真心的道歉和谈到孩子当时的感受,她就能接受。

语言力量;“称赞对孩子有用吗”?这句话在这两年里我真感觉没用了,不管是语言还是物质,我对孩子下了个定义:“现在孩子怎么都没欲望了呢”?其实不是,是我平时的称赞都是用的一些令人不满意的不快乐的称赞语!当孩子有一些问题时,都是我在对她说,甚至是希望她立马就能给些我想要的反应!可看完这章才发现都是错的,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应该给的是指导而不是批评教育!我平时和孩子交流时,从来没有想我在说话时,自己的心情和孩子的心情!甚至是在自己很愤怒的情况下说一些伤害孩子的话语!当孩子生气是我会把她当时的“事情”强调,而不是考虑她的心情,尊重她,关爱她!以后我一定会好好用心呵护我和孩子的感情!

在书中讲到孩子的责任感、纪律、积极教育、妒忌、孩子的一切行为,我都很感动,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我在很认真负责的养育我的孩子,直到我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养育的目标是什么?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能承担责任、关心他人的人!学会跟孩子谈话时不要激怒孩子,不要对他们造成伤害,不削弱孩子的自信,让她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信心!理解孩子的观点,帮助他们专注于解决麻烦!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解决我之前的期待,给了我答案!做个快乐健康的父母和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我和女儿的相处能像书中的封面图片的母女一样温馨和谐!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6

朋友推荐了一本书给我,书的名字叫《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据说这本书介绍了如何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抽空细细研读了这本书。书中的很多观点与解决问题的方式都给了我很多启发。

有时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之所以不顺畅是因为父母没有掌握交流的密码。首先需要看到孩子的需求,能够看到孩子问题背后所隐藏的信息。要接纳、理解、聆听孩子,与孩子共情,让孩子说出自己真正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如同书中举出的示例,在孩子满心欢喜的准备参加班级的野餐时,突然下起了大雨,随之孩子开始变得暴躁。这个时候不应该跟孩子说外面大雨了也没有办法,你也不能让大雨立刻停下,你暴躁有什么用呢。虽然说出了事实,但是并不能缓解孩子的焦虑,不如顺着孩子的思维,附和他的话,慢慢缓解他的情绪,等焦虑情绪稍微好些的时候可以给出其他解决方案,与孩子共同商量,让孩子参与其中获得满足感。

书中介绍说与孩子的沟通所有的目的都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有同情心的人,一个能承担责任并关心他人的人。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应该把孩子当做“客人”对待,这是孩子教育的一个基本的基调和态度前提。我们需要给他一个基本的尊重,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物品,他是一个独立的人。同时,这也是为其将来在社会生活中独当一面的前提准备。所以在与孩子沟通中要掌握技巧,第一是了解,了解的第一要素是聆听。第二是对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有一些基本的态度。对于孩子的想法要学会接纳。对于孩子应对事情的方式方法,父母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孩子的表现,我们的赞许、批评也要有恰当的方法。要学会正确的称赞方法,避免判断和评价性的赞誉,夸奖孩子的努力与成就,不要针对品性和人格。给予指导而不是批评,避免批评与评定。因为否定或贬损会伤害孩子。第三是合作与拒绝。拒绝要明确,把伤害降到最小。合作要孩子有发言权和决定权,培养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第四是给孩子传输自我价值观,孩子不是机器,与其要求孩子服从父母的意志,不如传输价值观。让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扛起自己的责任感,有自己的发言权和选择。

总之,语言具有培养、激发或者威胁、毁坏的力量。当我们注意到孩子的努力,并且表示感激时,我们就帮助了他们培养希望和信心。与之相反,会造成孩子的焦虑和反抗,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影响孩子一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怀着爱孩子的心,运用沟通的技巧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让孩子放心的把手给我。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7

一直以来就认为有了爱和教育经验就可以教育孩子,读了这本书,才让我真正明白了只拥有爱是不够的,掌握大量的教育经验也是不够的。爱是需要技巧的。这本书写的就是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在生活中家长、教师和孩子该怎么相处。

让我感触最大的是,对于孩子的感受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反应。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九岁的男孩,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的父亲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遭的话,例如“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还有“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然而这次这位父亲打算用一种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儿子对错过野餐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现他的失望,我可以帮助他,只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对儿子说:“你看上去很失望。”“我当然很失望。”“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却下雨了。” “是呀!”通过这样的谈话,孩子慢慢的冷静了下来。其实,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他们不会接受任何安慰,也无法接受任何批评。他们希望我们能理解他们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因而无论是家长,还是我们老师,当孩子还沉浸在比如愤怒、伤心、紧张等等浓烈的情绪中时,我们要做的应该是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做出不恰当的评价。

读完书之后,我回过头来反思一下自己,作为老师,平时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调皮的学生,有犟脾气的学生,我原来的做法是:冷处理,把他放一边,或是马上强制他不准发火,却没有理会他自己内心的想法。现在,我们也不妨换一种方式,说一些理解他的话,如:“这件事的确让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难受吧!”我想这些理解的话,立即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心和他在一起,我们理解他,这样学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绪也会缓和,师生的情感关系自然会提升很多。给孩子一定的理解,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承认他们的情绪和抱怨,说出他们的失望。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不能起到一点好作用,并且会产生距离和怨恨,因此我们需要学习用关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谈,做到尊重和理解孩子。

毫无例外,孩子会向他们生活的环境学习。如果他们生活在批评中,他们就学不会负责任,他们学会的是谴责自己,学会寻找别人身上的缺点;他们学会怀疑自己的判断力,轻视自己的能力,怀疑别人的意图。而最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不停地预料即将发生的厄运,并且忍受于此。

让孩子感觉自己出了问题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批评。批评使他们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渺小。读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反省自己平日对学生的教育,当发生问题时,有时真的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仅影响了自己的身体,更伤害到了孩子,真的应该心平气和的对待。今后我们应该真正的尊重理解我们的学生,把握一定的技巧,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